03-Smart Link配置
本章节下载: 03-Smart Link配置 (212.59 KB)
目 录
当下游设备连接到上游设备时,使用单上行方式容易出现单点故障,造成业务中断。因此通常采用双上行方式,即将一台下游设备同时连接到两台上游设备,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单点故障,提高网络可靠性,如图1-1所示。
图1-1 Smart Link应用场景示意图
双上行组网虽然能提高网络可靠性,但又引入了环路问题。通常可通过STP(Spanning Tree Protocol,生成树协议)或RRPP(Rapid Ring Protection Protocol,快速环网保护协议)来消除环路,但STP在收敛速度上只能达到秒级,不适用于对收敛时间有很高要求的用户,而RRPP尽管在收敛速度上能达到要求,但组网配置的复杂度较高,主要适用于较复杂的环形组网。
有关STP和RRPP的详细介绍,请分别参见“接入分册”中的“MSTP配置”和“可靠性分册”中的“RRPP配置”。
为了满足用户对链路快速收敛的要求,同时又能简化配置,我们针对双上行组网提出了Smart Link解决方案,实现了主备链路的冗余备份,并在主用链路发生故障后使流量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链路上,因此具备较高的收敛速度。Smart Link的主要特点如下:
l 专用于双上行组网;
l 收敛速度快(达到亚秒级);
l 配置简单,便于用户操作。
Smart Link组也叫灵活链路组,每个组内只包含两个端口,其中一个为主端口,另一个为从端口。正常情况下,只有一个端口处于转发(ACTIVE)状态,另一个端口被阻塞,处于待命(STANDBY)状态。当处于转发状态的端口出现链路故障时(这里的链路故障包括端口down、OAM单通等),Smart Link组会自动将该端口阻塞,并将原阻塞的处于待命状态的端口切换到转发状态。
如图1-1所示,Device C和Device D各自的端口Port1和Port2分别组成了一个Smart Link组,其中Port1处于转发状态,而Port2处于待命状态。
主端口和从端口是Smart Link组中的两个端口角色。当Smart Link组中的两个端口都处于up状态时,主端口将优先进入转发状态,而从端口将保持待命状态。但是,主端口并不一直处于转发状态,而从端口也并不一直处于待命状态。当主端口所在链路发生故障时,从端口将切换为转发状态。
如图1-1所示,Device C和Device D各自的端口Port1为主端口,Port2为从端口。
我们把主端口所在的链路称为主链路,从端口所在的链路称为从链路。
保护VLAN是Smart Link组控制其转发状态的用户数据VLAN。同一端口上不同的Smart Link组保护不同的VLAN。端口在保护VLAN上的转发状态由端口在其所属Smart Link组内的状态决定。
发送控制VLAN是用于发送Flush报文的VLAN。当发生链路切换时,设备(如图1-1中的Device C和Device D)会在发送控制VLAN内广播发送Flush报文。
接收控制VLAN是用于接收并处理Flush报文的VLAN。当发生链路切换时,设备(如图1-1中的Device A、Device B和Device E)接收并处理属于接收控制VLAN的Flush报文,进行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/ND表项的刷新操作。
当Smart Link组发生链路切换时,原有的转发表项将不适用于新的拓扑网络,需要网络中的所有设备进行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/ND表项的更新。这时,Smart Link组通过发送Flush报文通知其它设备进行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/ND表项的刷新操作。Flush报文是普通的组播数据报文,会被阻塞的接收端口丢弃。
在图1-1所示的组网中,Device C的端口Port1所在的链路是主链路,Port2所在的链路是从链路。正常情况下,Port1处于转发状态,Port2处于待命状态。当主链路出现故障时,Port1将自动阻塞并切换到待命状态,Port2将切换到转发状态。
当端口切换到转发状态时,系统会输出日志信息通知用户。
当Smart Link发生链路切换时,网络中各设备上的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/ND表项可能已经不是最新状态,为了保证报文的正确发送,需要提供一种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/ND表项的更新机制。目前更新机制有以下两种:
l 自动通过流量刷新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/ND表项。此方式适用于与不支持Smart Link功能的设备(包括其他厂商设备)对接的情况,需要有上行流量触发。
l 由Smart Link设备从新的链路上发送Flush报文。此方式需要上行的设备都能够识别Smart Link的Flush报文并进行更新MAC地址转发表项和ARP/ND表项的处理。
在图1-1所示的组网中,Device C的端口Port1所在的链路是主链路,Port2所在的链路是从链路。当主链路出现故障时,Port1将自动阻塞并切换到待命状态,Port2则从待命状态切换到转发状态。当主链路恢复后:
l 在非角色抢占模式下,Port1仍将维持在阻塞状态,不进行链路状态切换,从而保持流量稳定。只有等下一次链路切换时,该端口才会重新切换回转发状态。
l 在角色抢占模式下,Port2将自动阻塞并切换到待命状态,而Port1则切换回转发状态。
在同一个环网中,可能同时存在多个VLAN的数据流量,Smart Link可以实现流量的负载分担,即不同VLAN的流量沿不同Smart Link组所确定的路径进行转发。
通过把一个端口配置为多个Smart Link组的成员端口(每个Smart Link组的保护VLAN不同),且该端口在不同Smart Link组中的转发状态不同,这样就能实现不同VLAN的数据流量的转发路径不同,从而达到负载分担的目的。
每个Smart Link组的保护VLAN是通过引用MSTP实例来实现的。
当上游设备的上行链路发生故障以及故障恢复时,下游设备上的Smart Link无法感知到这个变化。Monitor Link则可以通过监控上游设备的上行端口,根据其up/down状态的变化来触发下行端口up/down状态的变化,从而触发下游设备上的Smart Link进行链路切换。
有关Monitor Link的详细介绍和配置,请参见“可靠性分册”中的“Monitor Link配置”。
表1-1 Smart Link配置任务简介
配置任务 |
说明 |
详细配置 |
|
配置Smart Link设备 |
配置Smart Link组的保护VLAN |
必选 |
|
配置Smart Link组的成员端口 |
必选 |
||
配置抢占功能 |
可选 |
||
使能发送Flush报文功能 |
可选 |
||
配置相关设备 |
使能接收Flush报文功能 |
必选 |
l Smart Link设备是指支持Smart Link功能、且配置了Smart Link组和从指定控制VLAN发送Flush报文功能的设备,如图1-1中的Device C和Device D。
l 相关设备是指支持Smart Link功能、在实际应用中为配合Smart Link设备而需使能从指定控制VLAN接收Flush报文功能的设备,如图1-1中的Device A、Device B和Device E。
如果欲配置某端口为Smart Link组的成员端口(主端口或从端口):
l 需先手工关闭该端口,并待Smart Link组配置完成后再开启该端口,以避免形成环路,导致广播风暴;
l 需先关闭该端口的STP和RRPP功能,并确保该端口不是聚合成员端口。
在关闭STP功能之后到Smart Link开始工作之前,网络中可能会形成环路。
表1-2 配置Smart Link组的保护VLAN
操作 |
命令 |
说明 |
进入系统视图 |
system-view |
- |
创建Smart Link组,并进入Smart Link组视图 |
smart-link group group-id |
- |
配置Smart Link组的保护VLAN |
protected-vlan reference-instance instance-id-list |
必选 缺省情况下,Smart Link组不保护任何VLAN |
protected-vlan命令通过引用MSTP实例的方式来配置Smart Link组所保护的VLAN,所引用的MSTP实例与VLAN间的映射关系可通过命令display stp region-configuration查看。有关MSTP实例与VLAN间映射关系的详细配置,请参见“接入分册”中的“MSTP配置”。
可在Smart Link组视图或端口视图下配置Smart Link组的成员端口,各视图下的配置效果相同。
表1-3 Smart Link组视图下配置Smart Link组的成员端口
操作 |
命令 |
说明 |
进入系统视图 |
system-view |
- |
进入Smart Link组视图 |
smart-link group group-id |
- |
配置Smart Link组的成员端口 |
port interface-type interface-number { master | slave } |
必选 |
表1-4 端口视图下配置Smart Link组的成员端口
操作 |
命令 |
说明 |
进入系统视图 |
system-view |
- |
进入以太网或二层聚合端口视图 |
interface interface-type interface-number |
- |
配置Smart Link组的成员端口 |
port smart-link group group-id { master | slave } |
必选 |
表1-5 配置Smart Link抢占功能
操作 |
命令 |
说明 |
进入系统视图 |
system-view |
- |
进入Smart Link组视图 |
smart-link group group-id |
- |
配置抢占模式为角色抢占模式 |
preemption mode role |
必选 缺省情况下,设备工作在非抢占模式 |
配置抢占延时 |
preemption delay delay-time |
可选 缺省情况下,抢占延时为1秒 |
抢占延时在配置抢占模式为角色抢占模式之后才会生效。
表1-6 使能发送Flush报文功能
操作 |
命令 |
说明 |
进入系统视图 |
system-view |
- |
进入Smart Link组视图 |
smart-link group group-id |
- |
使能发送Flush报文的功能 |
flush enable [ control-vlan vlan-id ] |
可选 缺省情况下,发送Flush报文的功能处于开启状态,且控制VLAN为VLAN 1 |
l 需要为不同的Smart Link组配置不同的控制VLAN。
l 用户需要配置保证控制VLAN存在,且Smart Link组的端口允许控制VLAN的报文通过。
l 某Smart Link组的控制VLAN应同时为该Smart Link组的保护VLAN,且不要将已配置为控制VLAN的VLAN删除,否则会影响Flush报文的发送。
并非需要在相关设备的所有端口上都使能从指定控制VLAN接收Flush报文功能,只有那些处于从Smart Link设备到其目的设备主、从链路上的端口才需进行此配置。
操作 |
命令 |
说明 |
进入系统视图 |
system-view |
- |
进入以太网或二层聚合端口视图 |
interface interface-type interface-number |
- |
使能接收Flush报文的功能 |
smart-link flush enable [ control-vlan vlan-id-list ] |
必选 缺省情况下,接收Flush报文的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|
l 相关设备的所有控制VLAN上都应使能接收Flush报文的功能。
l 如果不配置处理Flush报文的控制VLAN,设备将对收到的Flush报文不做处理直接转发。
l 在相关设备上配置的接收处理Flush报文的控制VLAN和在Smart Link设备上配置的发送控制VLAN要相同,若二者不相同,相关设备将对接收到的Flush报文不做处理直接转发。
l 不要将已配置为控制VLAN的VLAN删除,否则会影响Flush报文的处理。
l 用户需要配置保证控制VLAN存在,且使能接收Flush报文功能的端口允许控制VLAN的报文通过。
在完成上述配置后,在任意视图下执行display命令可以显示配置后Smart Link的运行情况以及Flush报文的统计信息,通过查看显示信息验证配置的效果。
在用户视图下执行reset命令可以清除Flush报文的统计信息。
表1-8 Smart Link显示和维护
操作 |
命令 |
查看Smart Link组的信息 |
display smart-link group { group-id | all } [ | { begin | exclude | include } regular-expression ] |
查看设备收到的Flush报文信息 |
display smart-link flush [ | { begin | exclude | include } regular-expression ] |
清除Flush报文的统计信息 |
reset smart-link statistics |
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,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。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