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user
2025年7月30日,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、技术委员会主席张弢受邀出席“杭州资本大讲堂”,以“现代化创新研发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”为主题展开授课,分享新华三基于IPD(集成产品开发)体系的研发管理创新路径与前沿思考,与现场百余位来自资本界、产业界的嘉宾深入交流,为科技创新与资本赋能的深度融合注入新视角,提供了可落地、可借鉴的实践样本。
以商业成功为核心
重塑研发管理底层逻辑
“研发的成功必须通过产品的商业成功来体现,”授课伊始,张弢便明确提出,研发并非单纯的技术探索,而是一项需要精准把控市场需求、行业竞争与产业链协同的战略性投资,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。
“做正确的事,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。”张弢引用管理大师彼得·德鲁克的观点,阐述研发管理的底层逻辑:通过需求管理与组合管理聚焦高价值市场机会,避免资源消耗在非战略节点;通过动态调整业务与组织适配,应对市场与技术的快速变化。这一理念贯穿新华三集团研发体系建设始终,成为其持续领跑行业的关键前提。
以IPD体系为支柱
构建全链条研发创新能力
IPD作为源于IBM、经全球众多优秀企业验证的先进方法论,核心在于将产品开发视为“投资”进行系统化管理,通过市场驱动、跨部门协同、结构化流程等机制,实现“快速高效推出有竞争力产品”的目标。张弢表示,IPD落地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研发“技术导向”的孤岛思维,将产品开发视为可量化、可管控的“战略投资”,通过市场驱动的需求管理、跨部门重量级团队的协同作战、全流程结构化的节点管控,实现“从偶然成功到必然成功”的体系化跨越,形成可复制、可衡量的企业竞争力。
在实践层面,新华三集团将IPD体系与自身业务深度融合,以“客户、创新、激情、共赢”的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构建了“六位一体”的实践框架。
● 管理体系:以战略为导向,通过投资组合管理与跨部门团队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,确保资源向高价值项目倾斜。
● 流程优化:从战略解码、需求管理到产品开发、生命周期运营,形成端到端结构化流程,支撑“云-网-安-算-存-端”全产业链业务高效运转。
● 能力建设:发挥ICT产品组合传统优势,打造Comware等核心操作系统,布局云数智维软件系统、网安软件系统和基础操作系统等不断扩展软件核心竞争力,软件工程能力通过国际权威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 5级认证。硬件工程聚焦绿色节能的系统级硬件设计、高速高复杂度的单板硬件设计等业界领先方向持续突破,成立体系完备、业界领先的产品可靠性中心,以高水准的技术能力和检测质量保证能力,为新华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稳定性筑牢防线。
● 人才机制:建立专业与管理双通道发展路径,以“高绩效导向”的激励体系吸引并培养核心人才,保障研发团队战斗力。
● 质量管理:通过分级分层管控实现质量与成本的动态平衡,从战略高度实现质量投入的精准配置。“以客户需求为核心、内在博弈驱动创新”的创新管理模式,荣获中国首届“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”等权威认可。
● 创新生态:搭建“1+3+3”创新平台,通过构建满足客户需求创新的研发技术平台、与高校/科研院所强强联合的技术合作平台,以及技术前瞻性研究平台等体系化建设,共同构成技术创新发展总集。
依托现代化的研发体系,新华三已成长为数字化及AI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导者:2024年营业收入超550亿元,18000余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超50%;在以太网交换机、企业级WLAN等多个领域持续占据市场份额第一;超1.1亿台设备在线运行,为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。对外深化全球合作,完善海外研发与制造布局,保持与全球领先企业的技术协同。
从战略布局到资源聚焦,从跨域协同到高效落地,这套体系为新华三集团面向AI时代的技术突破提供了系统性支撑,成为其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的“动力源”与“推进器”:基于领先的Scale-up南向互联技术打造H3C UniPoD系列超节点产品,实现单机柜最高64卡GPU间的高速互联互通;推出业界首个基于多元动态联接DDC架构的零拥塞无损智算网络解决方案,加速万卡级大规模算力集群互联;继全球首发单芯片51.2T的800G CPO硅光数据中心交换机之后,打造业内首款通过工信部进网测试的800G国芯智算交换机……以“算力×联接”为技术基石,新华三持续打造高效可进化的算力基础设施,加速百行百业智慧跃迁。
“科技强国需要产业界与金融界的深度携手。”张弢表示,新华三将持续以开放姿态拥抱资本力量,通过研发体系创新与产业实践积累,为中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“新华三经验”。